改造老式砖体房屋为框架结构的施工过程中,安全风险主要来自承重体系转换阶段的结构失稳(如墙体拆除时坍塌)、临时支撑失效、高空作业坠落及构件施工质量缺陷等。需通过 “前期严控、过程管控、应急防控” 全流程管理,确保施工安全。以下是具体措施:
一、前期准备:筑牢安全基础
全面结构检测与方案合规性
必须由具备资质的检测机构出具《房屋结构安全性鉴定报告》,明确原墙体强度、基础沉降、构件损伤(如裂缝、风化)等关键数据,作为支撑设计、拆除顺序的依据。
施工方案需经住建部门审批,且包含专项安全施工方案(含临时支撑设计、拆除作业流程、应急预案),并由结构工程师签字确认。禁止无方案施工或擅自修改方案。
施工团队资质与技术交底
选择有 “结构改造” 经验的施工单位(需具备建筑工程施工总承包资质),禁止转包给无资质队伍。
施工前对工人进行专项技术交底:明确原房屋承重墙体位置(用醒目标识标注,禁止误拆)、临时支撑的安装标准、拆除作业的禁忌(如禁止用大锤猛击承重墙体)等,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。
二、核心环节:管控承重转换风险
1. 临时支撑系统:确保 “拆墙不失稳”
材料选型:优先用型钢(如 H 型钢、Φ150mm 以上钢管),禁用脆性木材或锈蚀钢材。支撑承载力需经计算(按原楼板、梁的荷载 ×1.2 安全系数),确保能临时承担上部荷载。
布置规范:
沿被拆墙体的上方楼板(或梁)下方设置支撑,间距≤1.5 米(墙体厚度≥240mm 时加密至≤1 米),支撑两端需垫钢板(面积≥200×200mm),避免局部压碎楼板或地面。
支撑需与楼板、地面 “顶紧固定”(可用千斤顶预紧),顶部与楼板间加橡胶垫缓冲,底部用膨胀螺栓固定在地面,防止滑移。
验收与维护:支撑安装后需由监理、结构工程师验收(检查垂直度、顶紧度、间距),合格后挂牌标识;施工期间每日检查,发现松动、变形立即加固,禁止支撑上堆放重物。
2. 墙体拆除:“稳拆” 防坍塌
顺序严格:必须遵循 “先非承重后承重”“从上到下分层拆除” 原则。先拆门窗洞、轻质隔墙(如 120mm 厚砖墙),拆 240mm 以上承重砖墙;同一面墙从顶部开始,逐层拆除(每次拆除高度≤1.5 米),禁止整面墙推倒。
控制震动:拆除时禁用爆破、大锤猛砸等强震动方式,可用电镐、手动工具轻拆;若墙体与周边结构(如楼板)粘结紧密,需先切断连接(如用切割机沿墙根切割),避免拉扯导致楼板开裂。
防护措施:拆除区域设置硬质围挡(高度≥2 米),挂 “禁止入内” 警示牌,严禁立体交叉作业(上方拆墙时下方禁止有人);工人需戴安全帽、防冲击眼镜,站在稳固操作平台上作业,禁止站在墙垛上。
3. 框架梁柱施工:确保 “新结构可靠受力”
模板与钢筋安全:
框架柱、梁的模板支架需独立搭设(禁止与临时支撑共用),支架立杆间距、扫地杆设置符合规范(如立杆间距≤1.2 米,扫地杆距地≤200mm),承载力需能承受混凝土自重 + 施工荷载(按 2.5kN/m² 计算),浇筑前验收合格。
钢筋绑扎需符合设计(如柱纵筋连接用机械连接或焊接,禁止绑扎搭接;梁柱节点箍筋加密区长度、间距严格按抗震要求施工),避免 “少筋”“漏筋” 导致构件强度不足。
混凝土施工安全:
浇筑前检查模板密封性(防漏浆)、钢筋保护层厚度;柱浇筑需分层振捣(每层高度≤500mm),避免漏振导致蜂窝麻面(影响承载力)。
混凝土强度未达设计值 70% 前(通常养护 7-10 天),禁止拆除梁底模板;未达 设计强度(养护 28 天),禁止拆除临时支撑(防止梁柱过早受力开裂)。
三、现场管理:防范通用安全风险
高空作业防护
2 米以上作业需搭设脚手架(脚手板满铺、绑牢,外侧设 1.2 米高护栏),或使用合格的高空作业车;工人必须系安全带(高挂低用),禁止攀爬脚手架或墙体。
拆除的砖块、建筑垃圾需通过垂直运输设备(如塔吊、施工电梯)清运,禁止从高处抛掷(下方设警戒区)。
临时用电与防火
电线需穿管保护,禁止乱拉乱接;电镐、切割机等设备设漏电保护器(动作电流≤30mA),工人戴绝缘手套、穿绝缘鞋。
现场配备灭火器(每 50㎡1 组),禁止明火作业(如需焊接,需清理周边可燃物,设专人监护)。
监测与预警
施工期间每日监测:基础沉降(用水准仪,允许偏差≤5mm / 天)、墙体 / 楼板裂缝(用裂缝观测仪,新增裂缝宽度≥0.3mm 需停工检查)、临时支撑变形(用全站仪,垂直度偏差超过 1/1000 需加固)。
发现异常立即启动应急预案:撤离人员、设置警戒,由结构工程师评估原因,采取加固措施(如增加支撑)后再复工。
四、应急保障:降低事故后果
预案先行:制定《坍塌应急救援预案》《高处坠落救援预案》等,明确责任人、救援流程(如坍塌后如何搜救、止血包扎步骤)。
物资储备:现场备齐应急工具(液压扩张器、担架)、急救药品(止血带、消毒用品),并与附近医院、消防部门建立联动机制。
老式砖房改框架的施工安全,核心是 “控制承重转换的风险”—— 通过科学的临时支撑、规范的拆除作业、可靠的新结构施工,结合全程监测和应急准备,才能避免坍塌、坠落等事故。需牢记:“无检测不设计,无支撑不拆墙,无验收不施工”,任何环节的侥幸都可能导致安全事故。
上一个:砖混改框架结构时如何选择合适的梁柱尺寸?
下一个:没有了